户外旅游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怀

共赴光影之约 助推行业繁荣——写在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之际

原标题:共赴光影之约 助推行业繁荣——写在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之际


【资料图】

孟夏时节,万物繁茂。6月17日晚,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为期十天的光影之约落下帷幕。在这一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上,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繁盛的产业活力交相辉映。影迷的热情,影人的愿景,浓缩着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个夏天,91岁的日本导演山田洋次,带着他的第90部导演作品《你好,妈妈》来到上海。他说,依然在期待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我更希望能做得轻松一点,为大家带来开心”。

意大利电影《人生初日》的导演保罗·杰诺维塞是第四次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曾担任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的他说:“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个很好的展示影片的机会,带着电影来到这里,我能感受到中国观众的反馈和传递的情感。”

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30周年。持续多年的深耕细作,让电影节散发光芒和魅力。

本届电影节,中外影人共同为影迷带来了一份礼物——入围金爵奖主竞赛、亚洲新人、纪录片、动画片、短片五个单元,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剧组主创齐聚上海。本届金爵奖的成色,一方面来自36部世界首映、12部国际首映作品的“硬核”数据,另一方面则是丰富的题材、多元的视角和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

正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文晏所说:“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世界电影人交流的窗口,虽然有竞赛功能,但艺术的本质不是竞争,而是交流沟通。”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成长”是一个贯穿至今的主题。步入而立之年的电影节,依然如此。

曾担任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的马来西亚导演陈翠梅,这一次带着《遥遥传》来做创投项目陈述,同时出任本届电影节短视频单元导师,共同助力新人成长。她说:“做新人,是电影人最好的状态。”

成长,也是一个电影节最好的姿态。“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秉持的办节定位。为此,上海国际电影节不断夯实电影产业链人才培养这个环节,已形成短视频、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金爵奖及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的“6+1”阶梯形人才培育体系。

本届电影节的电影项目创投共收到679个有效项目申报,经过遴选,33个项目入围,其中8个“青年导演项目”,两个“国际合作项目”,13个“创作中项目”,10个“制作中项目”,活动期间共完成643场洽谈。电影节构建的阶梯形人才培育体系中,各环节有机衔接,既助力新人从“初入门道”逐步成长为真正投身电影产业的电影人,也在产业对接上为处于不同创作阶段的项目和影人创造机遇。

电影节的活力,离不开电影市场强势复苏的支撑。乘着电影行业全面复苏和经济发展全面向好的东风,本届电影节,电影市场全面回归线下。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展商参与线下市场,涵盖制片发行、拍摄基地、内容生产、后期制作、影视院校、投资融资、技术支持等电影产业链环节,还举办了9场市场活动、5场市场放映。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中外展商来到电影市场,已不只是寻求产品版权的交易,更多的需求是进行各国、各地电影政策的推介和产业发展集聚效果展示。

上海,是中国电影发祥地,传承经典文化的同时,也拥抱着电影新场景,创造着新体验。在上海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当下,本届电影节利用自身线下场景丰富的优势,为电影行业和广大影迷创造新颖的沉浸式互动场景。

本届电影节汇聚国内外影视前沿技术、优质项目,深化电影与科技融合发展,持续赋能电影产业提质升级。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携手在松江区推出的“科幻电影周”,展现科技驱动电影工业提质升级,让电影拥有更美丽动人的前景。在普陀区举办的“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通过360影院全景观影、立体式交互体验、虚拟现实(VR)戏剧、扩展现实(XR)装置等内容,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电影和科技的兴趣。

电影节期间,刚刚焕新亮相的上海影城,与覆盖上海全市16个区的40家入选影院一起,以16个主单元、37个子单元,展映了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50部影片,共计1490场,其中80场进行了映前或映后观众见面会。截至6月16日,已有超过42万人次观影。

(本报记者 颜维琦)(颜维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