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部分城市GDP及增速。 制图/新京报许骁
(资料图片)
近期,随着各地经济数据陆续公布,2023年上半年GDP十强城市名单出炉。
数据显示,上半年的GDP十强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前三强”格局未变;重庆继续领先广州,夺得第四;成都紧追苏州,稳居第七,并且首次在上半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中部第一城”武汉居第九。杭州、南京位列第八、十位。
西部“双星”持续发力
随着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行,成都正在吸引全球目光。除了大运会,成都近来的经济成绩同样备受关注。
一季度,被称为“最牛地级市”的苏州,GDP被成都反超。成都以领先80亿元的成绩,一度晋升为GDP第六城。
这是2020年来,成都对苏州的第二次季度性反超。彼时,这一变化引起舆论关注。
上半年,成都GDP达到10705.5亿元。虽然这一成绩未能延续一季度领先苏州的优势。不过,成都上半年增速5.8%,显著高于苏州。这一增速也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分产业看,上半年,成都第二产业增加值3189.1亿元,增长1.2%。工业对成都GDP增长的贡献相对减弱。不过,工业方面也不乏亮点。
上半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其中,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均超过7.5%。
实际上,工业增长承压,不仅仅是成都一个城市面临的挑战。由于需求待振,特别是外需相对减弱,导致工业生产减缓、工业生产者价格下滑,上半年,多个城市的GDP或多或少受到波及。苏州也不例外。
不过,由于成都增速领先,预计今年其和苏州的GDP差距进一步收窄乃至追平,将是大概率事件。
▲ 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现场。图/新华社
“成渝双星”的经济成绩颇为亮眼。
近年,“中国经济第四城”的争夺备受关注。2022年,重庆以领先290.03亿元的优势,GDP首次超越广州,成为第四强。这一排名易位,使得“中国经济第四城”的争夺进入高潮。
今年上半年,重庆GDP再次领先广州,继续位列第四。
此次,重庆GDP为14345.95亿元,领先广东215亿元。这一半年领先优势约为去年两地差距的三分之二,而二者增速不相上下。由此可以预计,今年全年,重庆的领先优势很可能比去年进一步扩大,继续坐上“中国经济第四城”。
不过,上半年重庆、广州同比增长4.6%、4.7%。这两个增速均不算很理想。
原因固然不止一个,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重庆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购进价格下降2.6%;广东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1%,6月当月PPI同比下降2.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销售,但会对实体经济带来直接影响,影响企业盈利。
多个城市PPI下降,主要是受到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特别是部分出口产品国际需求减少,制造业面临需求萎缩,直接影响相关行业价格。
虽然如此,由于“十强”城市大多工业实力不弱,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尽管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但工业生产仍然不乏亮点。
另外,随着国内、外需求继续提振,预计工业生产者价格会有所提升,城市经济走势会继续向好。
第八座超大城市落子中部
相比半年GDP数据,在中部地区,关于武汉晋升超大城市的消息,可能更令人关注。
近日,一则关于武汉“晋级”第八个超大城市的消息,引起舆论关注。实际上,这一两年里,武汉早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超大城市。
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为七座超大城市;武汉等14座城市为特大城市。
其时,该数据显示,武汉城区常住人口为995万人,离超大城市门槛仅相差5万人,可谓“一步之遥”。“七普”数据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年底,尚为疫情期间,当时大量人员尚未返回武汉。随着疫情缓解,大量人口随后返城。
2022年3月出版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1》(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显示,武汉市全市常住人口1233万,城镇常住人口1039万。
2023年3月30日,武汉统计局发布《202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73.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63.14万人。
而武汉也早有超大城市的规划和布局。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武汉提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加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方式重塑、体系重构、能力提升,答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时代考题”。
今年4月,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2023 年武汉市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提升静美内涵,推动超大城市治理更精细、更高效、更安全,全面彰显新时代英雄城市新风貌。”
随着武汉进入超大城市,在这一重要阵营,中部实现“0”突破。由此,东南西北中,各大区域均有超大城市。
成为超大城市,意味着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吸引力。
上半年,武汉市GDP为9503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去年,武汉GDP领先杭州。今年上半年,杭州再度反超。两地GDP出现“拉锯战”。
当前,在全国人口负增长的大背景下,人口、人才正在成为决定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武汉、杭州两城当前仍处于人口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武汉晋级超大城市,必将为城市带来新一波吸引力。由此可以预计,两地经济仍将出现你追我赶的积极发展态势。
▲2023年1月11日,在位于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工人在流水线上生产作业。图/新华社
中西部“黑马”是最大看点
站在历史的纬度来观察,在如今的GDP十强城市阵营里,中西部的成渝、武汉,无疑是三匹稳健的黑马。
过去数十年里,位居东部沿海地区而具先发优势的城市,GDP一路高歌猛进,持续领先于内陆城市。
2007年,成都、武汉的GDP只有苏州的一半多点,这两个中西部省会在全国城市GDP排名均在十名之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出口”马车放缓,这一态势逐渐发生变化,中部城市开始了逆袭。这一年,武汉GDP上升到13名,一年间提升了3个位次。
此后,成都、武汉等城市GDP快速增长,与苏州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甚至实现对部分东部城市的赶超。
中西部城市开始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崛起的中西部城市,不止成渝、武汉。
在24个GDP万亿城市中,中西部除了成都、重庆、武汉三城,长沙、郑州、合肥、西安均已入列,而且发展迅猛。未来,这些城市预计将在“万亿俱乐部”继续赶超进位,甚至有的城市向“十强”冲刺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也要看到,整体而言,中西部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沿海发达城市国土面积相对较小,而经济密度更高。
在产业结构方面,沿海发达城市的第三产业更成熟,服务业更发达。而中西部明星城市则大多是工业城市,钢铁、汽车等偏重型产业唱主角。例如,2022年,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611.4亿元;同期,重庆这一数值为15423.12亿元,不到广州的3/4。
但随着中西部城市持续发展,这些目前的差距,也正是其接下来进一步提升的潜在空间。
中国城市发展未来的“黑马”,中西部仍是最大看点。而中西部城市的崛起,也将使得我国的区域发展更趋均衡。
文/新京智库首席研究员 柯锐
编辑/郑伟彬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