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八年,深受明宪宗朱见深宠信的西厂提督太监汪直被罢免,就连权倾一时的西厂也被废置,顿时朝野欢呼雀跃,似乎黑暗的明朝政治时代再次恢复了光明。在这样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很多人不禁要问,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汪直,为何一夜之间就失宠了?在史书上对于这段历史有着详细的描述,分析汪直失宠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史书上记载的各种原因分析,这些说法很多都是似是而非的。本章节就汪直和西厂被废除的案子进行剖析,看看朱见深为何突然放弃了汪直,顺从文官集团的意愿,做出了罢废西厂的决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汪直在明朝太监群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被称为明朝四大权宦之一,史书上有着大量笔墨的描述。谈到明宪宗成化年间的历史时,西厂和汪直都是绕不开的内容。朱见深宠信汪直,设置西厂,并赐予其超乎寻常的权力,使西厂对文官集团进行了残酷的压迫和打击,制造了一系列冤假错案。除此之外,朱见深还以汪直和王越为搭档,赋予了他们军队的权力,让他们带兵与海西女真、蒙古各部作战,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因此汪直在得宠时可以说是权证朝野,不但文官内阁要退避三舍,就连军队的大权也在他的掌握之中。
可是权倾朝野的汪直在一夜之间就失宠了,这让后世阅读明史的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从汪直失宠和被罢免的过程看,他似乎并没有违背朱见深意志的特殊表现,实际上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受朱见深掌控的。既然如此,那么朱见深为何要顺从文官集团的意愿,选择罢免汪直和废除西厂呢?
后世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很多,分析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是因为东厂提督尚铭收集了大量汪直的犯罪证据,并提交给了朱见深,所以朱见深才猜忌汪直。也有的说是内阁首辅万安与朱见深宠信的妖道李孜省勾结,联合万贵妃宫中反对汪直的太监,率领科道官员发动政治攻势,迫使朱见深妥协。
仔细分析这些说法,实际上都是很难成立的。从尚铭的角度看,他是不足以扳倒汪直的。尚铭是东厂提督,因为受到朱见深的宠信而被汪直嫉妒,所以两人之间矛盾很深。尚铭收集汪直的罪证是为了扳倒他,但这些罪证在朱见深面前并没有什么说服力。汪直指示西厂校尉迫害朝廷官员的事情是公开的秘密,而且大部分都是朱见深暗示或下令的。这些事情虽然非法,但朱见深是最大的获利者,他又怎么可能因此而废除西厂呢?实际上在尚铭之前,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就做过同样的事情,但对汪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怀恩是朱见深最信任的太监,也是皇宫太监中地位最高的。怀恩都没能说动朱见深,尚铭又凭什么能说动朱见深呢?前文讲过,朱见深设立西厂就是为了绕过司礼监、东厂和锦衣卫,直接指使汪直对文官内阁进行打击迫害,以削弱文官集团对朝廷政治的控制力。在这种对立的政治背景下,东厂和西厂是天然的敌人。东厂收集证据对付西厂的提督,这对朱见深来说是乐见其成的。他也根本没有必要借此拿下西厂,因为汪直是他手中掣肘文官集团最重要的工具。如果汪直被罢免了,那文官集团岂不是又会失去控制?
从这种政治形势上看,尚铭所收集的关于汪直的证据,只能作为事后给汪直定罪的补充,而不可能成为罢免汪直的关键因素。实际上朱见深在废除西厂时,都没有宣布汪直的罪名,而是将他调任御马监太监。直到第二年御史徐镛上弹劾汪直欺君圈上之罪,朱见深才将汪直降为南京奉御,并削去了汪直的盟友王越的威宁伯的官爵。然后才有汪直和西厂的党羽大量倒台,包括兵部尚书陈钺、工部尚书戴缙、锦衣指挥使吴授都被革除官职,废为平民。而这些过程中都没有提到尚铭收集的任何证据,怎么能说汪直是尚铭扳倒的呢?
万安在很多史书上被认为是扳倒汪直的最大功臣,但仔细分析也是似是而非的。万安在扳倒汪直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勾结朱见深宠信的妖道李孜省,联合万贵妃宫中反对汪直的太监,带领科道官员集体弹劾汪直等等。这些事情在当时给朱见深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朱见深才答应罢免汪直,废除西厂。但仔细分析,这种政治压力其实对朱见深的影响非常有限,无法真正的促使他决定罢免汪直。因为在西厂设置之初也有这样的政治攻势,当时发动政治攻势的内阁首辅商辂和兵部尚书项忠,但结果并没有讨到好。
西厂从设置之初就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汪直是在文官们的弹劾中逐渐做大的。最早弹劾汪直的商辂和项忠都是名臣,他们在文官集团的影响力远超万安。尤其是商辂,他作为三朝老臣,“三元及第”的状元首辅,其影响力无以伦比。但大规模的弹劾却是以失败而告终,项忠被削职为民,商辂被迫致仕返乡。万安是出了名的“纸糊内阁”的首辅,以能力差而著称,他又凭什么做得比三朝老臣商辂都还好?万安虽然勾结了一些朱见深宠信的宦官,但这些宦官的地位远比不上汪直,他们又有哪些能力还说动朱见深罢免汪直呢?
如果尚铭和万安发动的宦官能扳倒汪直,那么汪直的罪名应该是要公告天下的,而且对于有功之臣需要大力奖赏。实际上向朱见深提供汪直罪证的尚铭并没有讨得好,在汪直倒台后不久便失势了,然后被驱逐出宫。而汪直在倒台后日子过得并不是想像中的困难,他虽然失去了权力,但在南京养老,最后竟然是善终,这对权倾朝野而失败的权臣来说是极大的幸运。在明朝的四大权宦中,汪直也是唯一一个的以善终的。因此,尚铭收集证据和万安发动政治攻势扳倒汪直的说法都是难以成立的,至少在汪直倒台的过程中没有起到主要作用。
其实分析汪直倒台的原因,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般而言,这种权臣倒台都没有好的结果,不但墙倒众人推,而且会被皇帝翻旧帐,极少有善终的。但汪直虽然被墙倒众人推,但并没有遭到迫害打击,留在南京顺利养老。朱见深也没有翻汪直的旧账,尚铭提供的罪证完全打了水漂,他甚至没有对汪直表现出任何愤恨的感情。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汪直倒台并不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或者得罪了朱见深,而是另有原因。要寻找汪直倒台的原因,其实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情发生前后的政治形势变化出发。
从史书记载来看,汪直倒台前的一个政治事件很具有参考价值。这个事情与汪直无关,而是御马监太监梁芳引发的。梁芳是朱见深宠信的太监之一,由万贵妃推荐,宫中地位仅次于怀恩和汪直。梁芳与钱能、韦眷、王敬等太监勾结成党羽,以为皇家采买的名义,在全国各地搜刮钱财,引起了极大的民愤。他们搜刮的东西一部分自己瓜分了,一部分敬献给朱见深和万贵妃,以维持他们的宠信。在汪直倒台之前,梁芳因为挥霍宫中财物而被朱见深斥责。当时朱见深查宫中账务,发现几朝累积的七窖金都被用光了,很是愤怒。
在斥责梁芳等人时,朱见深说了一句话,意思是他不会跟太监们计较,但后来人会算这笔帐。这句话让梁芳很害怕,因为朱见深口中的后来人就是皇太子朱祐樘。朱祐樘是出了名的不喜欢太监,与文官集团关系极好。如果朱祐樘登基后翻旧帐,梁芳等太监都得下狱论死。这个事情让梁芳很害怕,便偷偷跟万贵妃商量,向谋划废掉朱祐樘,改立朱祐樘的弟弟朱祐杬为皇太子。这个事情闹得很大,朝野震动,就连一向对朝政不发表意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都为朱祐樘据理力争。内阁大臣刘珝也用密封言事权上书,表示明确反对废太子。
最终因为泰山地震的原因,群臣们认为是上天对朱见深示警,朱见深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议题被终止了。但是因为激烈的反对废太子提议,怀恩失去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大权,被罚到凤阳孝陵司香,而刘珝也渐渐被朱见深疏远。这事看似与汪直无关,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从此事之后朱见深采取了大量贬谪宦官的行动。被贬谪的很多都是掌权的宦官,以怀恩、汪直这两个宫中的一二把手为代表。尚铭作为东厂提督,被认为是扳倒汪直的主要人物,但事后不但没有晋升,反而被贬谪驱逐出了皇宫。
如果把这个政治事件和汪直倒台联合起来看,或许两者有什么必然联系。站在朱见深的角度,梁芳谋划废除皇太子朱祐樘,这是极大的挑衅皇权的行为。虽然他不一定赞同,但事情交到朝廷中讨论,引发天下震动,却是不可小视的重大政治事故。明朝向来重视皇太子,称之为国本,动摇国本是罪大恶极的事情。实际上就梁芳本人的力量只是闹一闹,根本不可能威胁到朱祐樘的地位。梁芳虽然是御马监太监,但御马监的兵权并不在他手中,他主要干的是皇宫采买之内的活。说白了就是个为朱见深提供奢侈品享受的,没啥能力威胁到皇权。
如果干这个事的事怀恩、汪直或者尚铭,那对于朱见深来说就非常危险了。他们都是掌握军权的太监,尤其是汪直,不但掌控宫中兵权,还掌控京营和边军的兵权,一旦失控会危机到皇权的更迭。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的宦官专权已经出现了尾大不掉之势,不得不进行整理了。朱见深罢免汪直,废除西厂,很可能是出于收回宦官手中的兵权出发,降低宦官专权的风险,加强自己对国家的控制力。怀恩和尚铭被贬谪外放,也和可能是出于这个考虑。汪直的权力太大,涉及面太广,所以这事非常引人注目。
其实朱见深借着万安率领文官弹劾的机会罢免汪直,也有转移视线的考虑。将汪直倒台的原因从表面上归于文官集团的弹劾,不但能满足文官集团的虚荣心,而且能够引发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矛盾,使其能互相掣肘。朱见深削除了汪直和王越的职务,但是没有从重处置,也表现出了他只是收权,而不是降罪的意图。汪直在南京养老善终,王越在在安陆被监管,而不是发配充军,这都是一种政治上的保护,避免文官集团穷追猛打。从这个角度看,朱见深以收权的角度出发废除西厂和罢免汪直,是具有极高可能性的。
综上说述,西厂被废置和汪直被罢免,应该不是得罪了朱见深而失宠,也不是罪行太大,而是朱见深为了收拢朝廷权力的打算。从成华十三年开始,朱见深为了抑制文官集团,扶持宦官集团,所以重用汪直和西厂,完成了打击和削弱文官集团的目标。到了成化后期,文官集团的势力削弱,而宦官集团则膨胀到难以制约,朱见深又采取了另一种手段。他这种手段是典型权谋之术,是皇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表现。从这个现象也可以看出,朱见深在运用权谋上的老道,以及将群臣视为手中棋子的深沉心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