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旅游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怀

【时快讯】在“文博之府”松江,露天也能逛博物馆!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亲历者,是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的重要内容,也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松江区通过整合区域内的文博场馆及资源,推进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全方位开展“文博之府”建设,让松江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

立足松江本土


【资料图】

深挖地方文脉

5月18日,时值国际博物馆日,市民万先生走进松江区博物馆。“以前经常在上海博物馆看展览,今天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展,看到了不少和松江本土有关的展品,很惊喜。”在观看了“渐入松雪之室——俞粟庐师友尺牍及金石墨迹展”后,万先生感慨道。

万先生的体会,也道出了松江区博物馆近年来的发展破局之法。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松江区博物馆和诸多区县博物馆一样,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学术研究力量不足等客观问题。怎样才能让更多人走进松江区博物馆呢?答案在摸索和探究中愈发清晰——立根本土,力求呈现地方文脉。

“我们博物馆旧藏丰富,已有藏品五千余件,涵盖明清书画、书法碑拓、历代古砚、印章、古籍等品类。在博物馆的碑亭中,还陈列有国家一级文物——‘最古最足本’的《松江急就章碑》,堪称镇馆之宝。”区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馆主要设有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其中,作为常设展,“流沙沉宝——松江博物馆馆藏珍品展”陈列着松江地区历年考古出土的珍品文物和馆藏文物,展示了松江5000年来重要的文物资源和文化发展。眼下的临设展则配合江南曲圣纪念馆开馆,推出了俞粟庐师友尺牍及金石墨迹展。“此外,我们刚刚结束的‘半耕雅属——松江区博物馆藏近现代书画展’,展出了大量馆藏现代书画,帮助观众进一步了解松江掌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松江本土深厚文化资源上做文章的,还有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我们馆是上海唯一一家以董其昌作为专题的博物馆。”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员介绍,作为松江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董其昌的艺术历久弥新,对推进当代书画艺术的发展仍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博物馆一直以来以整理、研究、宣传董其昌书画艺术成就为主,兼顾松江画派和云间书派,开展中国书画理论、书画作品、人文交流和松江府文化底蕴的研究。”该负责人员表示,未来博物馆会建立一个董其昌数据库中心,进一步扩大自身优势。

打破时空限制

感受绵厚历史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除了在博物馆里观赏各类展品,在松江这座物华天宝的“文博之府”里,文物和市民的距离能否再近一些?“城市露天博物馆”的概念于是应运而生。

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展示馆位于遗址核心保护区的北面,外形犹如考古发现的陶罐,十分形象有趣。展示馆内部有一个正厅和三个独立展厅,正厅展示的广富林第12号房遗迹为上海乃至江南地区史前建筑遗迹的典型代表,三个独立展厅分别以“文明之源”“城市之光”“历史之脉”为主题,展出广富林文化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实证了“上海之根”在松江,宛如一部浓缩的松江物质文化史。

作为“上海之根”,松江还有众多人文资源丰富的地方。方塔园是一座以历史文物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园内遍布宋、元、明、清时期的众多历史建筑。其中,最显眼的便是兴圣教寺塔,其建于北宋年间,塔身袭唐代砖塔形制成四方形,故俗称为“方塔”。方塔旁,则是上海现存最古老、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之一——砖刻照壁,其雕刻内容丰富,画面设计形象,雕刻技艺精湛。“让观众来到名胜古迹,近距离观看‘展品’,亲身感受脚下土地曾经的繁华,相信这种体验更能激发内心的共鸣。”方塔园相关负责人说。

区文旅局文博非遗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室内博物馆,城市露天博物馆更接近于原生态,能为观众提供的信息更全面也更真实。“就像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一样,我们同样强调博物馆应该‘没有围墙、不设围栏’,市民可以随时参观、体验、感受。”该负责人表示,松江历史、文化和艺术资源丰富,除了广富林文化遗址、方塔园、醉白池公园等场所外,近些年,随着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不断开发,目前已有30余处文物建筑修缮开放,市民可以徜徉其间,感受松江的历史脉络。

文字:桂可欣

图片:资料图

编辑:杨露 许萍 陈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