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年,即官渡决战前3年,兵强马壮的袁绍,曾写信羞辱羽翼未丰的曹操,令曹操气愤不已。曹操欲攻击袁绍,但深感自身力量不足,于是向谋士郭嘉问计。
(资料图片)
郭嘉通过敌我对比分析,指出袁绍必然失败的十条理由,相应提出曹操所具备的十项胜利因素,提振了曹操信心,也确定了后续曹操大败袁绍的总基调。这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十胜论"。
伟人对郭嘉及其"十胜论"给予高度肯定:
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郭嘉的"十胜论"主要阐述了哪"十胜",有何独到之处,竟得到伟人如此高的评价?
"十胜论"的主要内容
1."道"胜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袁绍看重繁文缛节,讲究家世传承,尊卑贵贱分得很清。曹操则道法自然,顺应人的本性,实实在在,不为繁杂的儒法礼仪所束缚。道,乃是孙武分析战争胜负的"五事"之首。郭嘉也从"道"开始,指出曹操所言所行顺乎自然,胜于"抱残守缺"的袁绍。
2."义"胜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
袁绍当时身为东汉臣僚,如果带兵征伐"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便是"叛国"的不义之师。曹操奉汉献帝之名以"率天下",名正则言顺,拥有政治上的主动权,出师讨"逆"占一个"义"字。
3."治"胜
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
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以来,失之于政治宽松。而袁绍推行的政令,则更为宽松,纵容豪强欺压百姓,导致其治下一盘散沙。曹操勇于纠正过于宽松的政治,采用严格的制度、方式和手段治理所辖区域,并让上下都知道自身责任。相较袁绍,曹操治理能力更胜一筹。
4."度"胜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
袁绍表里不一,宽厚表现于外,猜忌暗藏于内,用其人而又存其疑,实际上只是不识贤愚、任人唯亲。曹操外表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心中充满睿智、机变精明,用人不疑,唯才是举,而不以亲疏论地位。曹操这等胸襟气度,袁绍如何能比?
5."谋"胜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
袁绍遇事谋划不少,但是优柔寡断,常常错失良机。曹操决策定下来后,很快就能付诸实施,同时善于随机应变,能够应对后续无穷的变数。在果断决策和谋略实施方面,袁绍与曹操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6."德"胜
当然,"十胜论"中的诸多方面,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极致。但是,某些方面能够做到很好,可能就已经可以称霸一方,或称雄一个领域。不知道曹魏后的历朝历代,有多少王侯将相研究过郭嘉的"十胜论",又从中得到过多少启发?笔者印象最深的,还是伟人的评价:"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又有几人可比?
END.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果然经典。喜欢本文,感谢点赞转发!
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
袁绍世代"名门",为了维系袁氏一族荣耀,言谈高调之余,假意谦恭揖让,并以此笼络人才,但笼络到的基本也都是夸夸其谈、才疏学浅之辈。曹操则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从不虚情假意;自己严谨俭朴,赏赐有功之人却从不吝啬,吸引到身边的人才,皆为忠心正派,有远见卓识的实干派。在郭嘉眼中,曹操之德,远胜袁绍。
7."仁"胜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袁绍瞅见有人饥寒交迫,悲悯之情会挂在脸上,对于更应该关注的大事,却经常考虑不周,只是卖弄"妇人之仁"罢了。曹操对眼前的琐碎小事儿,有时难免忽略,但对于军国大事,却思考得周全而细致。曹操治下,人们所受的实惠,往往超过他们的期望。袁绍的小恩小惠、假仁假义,与曹操的虑无不周、大施恩惠相比,哪个更得人心,显而易见。
8."明"胜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
袁绍识见不明,难容诤臣,却偏爱谄媚之徒,导致手下人习惯性"窝里斗",一群人天天搞"小圈子",谣言诽谤不绝于耳,一片混乱。曹操心明眼亮,统御之术高超,卑鄙小人很难有市场,谗言媚语、"圈子文化"根本行不通。在英明智慧上,曹操胜于袁绍。
9."文"胜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
袁绍为人处世,没啥标准,不辨是非。曹操善于以礼和法治国,能够明断是非、赏罚分明,对"是"者,尊敬他、擢升他,对"非"者,则用标准和法律予以制裁。在公正法治上,曹操优于袁绍。
10."武"胜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
袁绍带兵打仗,喜欢虚张声势,不知道战争的核心要义和终极意义。曹操善于以少胜多,用兵如神,部队信服,敌人畏惧。曹操的军事才能,远非袁绍能比。
"十胜论"的独到之处
在郭嘉的"十胜论"中,对袁绍的鄙夷和对曹操的溢美,乍一看稍显夸张,甚至有踩一捧一、大拍马屁之嫌。曹操听后,都不禁大笑,当然还是谦虚了一把:"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然而,这"十胜论"并非忽悠之言,也不仅仅是"长自己志气、灭他人威风"的鼓舞之语,而是要言不烦、入木三分的独到分析。其独到之处有三:
其一,全面、深入、精准
曹操手下有很多谋士,如荀彧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分析过曹操相对于袁绍的优势。然而,唯有郭嘉,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等十个维度,全面分析曹、袁双方在政治经济、人心向背、军事实力、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等方面的优劣,认定曹操所代表的进步政治势力,一定能打败袁绍为代表的腐朽政治势力。郭嘉的分析,最为全面、深入、精准。
其二,深具科学预见性
纵观袁绍、曹操二人的一生成败,郭嘉的"十胜论"深具前瞻性和科学预见性。试举一例,郭嘉认为袁绍用人不"明"。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袁绍麾下还算靠谱的田丰、沮授等谋士,只能被投进监狱或坐穿冷板凳,袁绍自己最终也是事业失败、众叛亲离,下场凄惨。曹操用人不疑,靠着袁绍军中"叛徒"许攸"火烧乌巢"之计,取得官渡之战决定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