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旅游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怀

广东:打造人与红树林共生的样板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 | 《小康》·中国小康网 方怡晖

广东现有红树林面积达1.06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9.3%,是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多年来,广东一直走在全国红树林保护、营造修复的前沿,广东各地都依靠自身的优势进行保护红树林的探索。近日,广东印发《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对高质量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簿屋圩附近,九洲江的一河两岸上,这里有着连片的红树林湿地。一河两岸的红树林品种不一,一边是树高数米高的乔木,另一边却是一米左右的灌木。在滩涂地上,红色的招潮蟹时不时从湿地的小洞里探出头来,白色的飞鸟在红树林上惬意地飞舞、栖息。红树林系统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还为鱼虾鸟类提供栖息之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

广东一直很重视红树林的保护以及修复,多年来,不断推出各种措施、政策进行营造修复工作。日前,针对红树林生态修复等方面广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表示,广东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林草湿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协同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让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

多措并举推进红树林生态修复

广东现有红树林面积达1.06万公顷,位居全国首位。作为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和红树林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广东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9.3%;红树植物18科24属27种,占全国红树植物种类的73%。目前,广东全省沿海14个地级以上市均有红树林分布,其中湛江雷州半岛、阳江程村湾、江门镇海湾、珠海淇澳岛、惠州考洲洋等区域红树林分布较为集中。

为保护、修复红树林资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在2023年4月,印发《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下称《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立足广东红树林资源禀赋及保护修复成果,提出了契合广东发展实际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系统部署了红树林保护、营造修复、万亩级示范区创建、保护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任务,是全面且系统地对广东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进行部署,为科学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全面提升沿海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有序增强蓝碳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专项规划》的印发对高质量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按照《专项规划》,广东有统筹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机制、系统强化红树林整体保护、科学实施红树林营造修复、统筹开展红树林监测评估、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优化提升红树林宣教水平、积极探索红树林价值实现途径等7大任务,深入实施红树林保护工程、红树林质量提升工程、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创建工程、红树林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工程、“红树林+”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红树林宣教品质提升工程等6大重点工程。依托《专项规划》,广东提出构建“两核五区多点”的红树林保护修复新格局,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到2025年,广东省计划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修复红树林2500公顷,建立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使红树林保有量达到1.61万公顷。进一步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促进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致力将红树林打造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张靓丽名片。截至目前,广东已建立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际重要湿地3处、省级重要湿地2处。有红树林分布的自然保护地47个,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

广东拥有的红树林面积全国最大,经过多年的宣传和保护,红树林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态势。图为东洋红树林 袁伟强 / 摄

“国宝”红树林保护成效显著

在广东,说起红树林就不得不提起湛江,湛江拥有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其红树林面积目前约有9958公顷,占广东红树林总面积的80%,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3%。

在当地长期从事保育工作的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遂溪保护管理站站长陈锋说,过去,人们对红树林理解少,意识淡薄,伐木、抽砂等行为破坏了湿地生态,也让红树林的面积不断萎缩。近年来,随着积极进行保植、严格的执法还有长期深入宣传,再加上营造修复等措施,红树林恢复状态很好。陈锋介绍,护林员过去只能用“脚步去丈量土地”而且因为部分灌木树林之间的空隙很小,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在红树林周边走动观察情况,不但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会有不少监管漏洞,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如今护林措施已经发展到用卫星、无人机巡航等高科技手段,破坏行为得到有效且迅速地扼制。另一方面,护林工作也更加直接,可以更快地发现红树林区域的病虫害等问题,及时将情况上报,做到快速响应保护。湛江市探索构建了局、站、人—点三级资源管理模式,除强化一线巡护力量之外,运用科学手段,利用广东省林业综合巡护管理平台、自然保护区智能物联网业务系统以及无人机航拍等手段,精准定位红树林资源分布,强化日常监管。与此同时,保护区与湛江市相关单位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体系,及时有效制止保护区内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开展保护内违建设施清理、违法违规问题整治等工作。在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红树林确权登记工作,让生态保护、修复更加明确,更加有章可循。

在广东,大量一线工作者参与红树林的保护工作,图为湛江市遂溪县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观察红树林情况。方怡晖 / 摄

在全省领域,广东省高度重视红树林营造修复,出台《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广东省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逐步建立了《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评价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规范体系。一系列的规划、政策出台后,广东红树林的营造修复工作也走上了正轨。广东把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大力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重点建设江门台山镇海湾、湛江雷州沿岸、湛江徐闻东北部、惠州惠东考洲洋等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截至2023年3月底,广东省已完成营造红树林1598.89公顷,已修复现有红树林620.94公顷。

搭建红树林的国际平台

在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的湿地自然教育中心,这里的湿地生物物种观察、研究涉及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各个部门和机构。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树林作为一个多自然综合体,在过去就有很多学术性的合作项目。但是在保护、种植等领域,近年来相关建设性合作较少,更多是偏向学术交流为主。近年来,广东开始寻求搭建红树林保护的国际平台,凝聚科研力量。

深圳,就是搭建国际红树林交流平台的前沿。依靠深圳自身的湿地资源禀赋以及其优越的国际影响力,2022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期间,中国宣布将在深圳建立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打造全球性的生态名片。目前,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与此同时,2023年5月16日,深圳举办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来自32个国家、湿地公约秘书处以及多个研究机构共同参会,通过技术交流,凝聚科研力量,拓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红树林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新方案和新思路……这些都能体现出深圳积极搭建国际平台的努力。另外,在探索国际湿地城市方面,深圳市规划2021—2025年完成营造及修复红树林面积51公顷以上,并力争在2035年前,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有效改善,建成区湿地生态空间品质得到优化,建成国际湿地城市。

广东积极推进红树林保护区的产业化,推进“红树林生态保育 + 生态养殖 + 生态旅游”的全新生态振兴。湛江市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红树林产业化实现生态振兴

广东省内红树林湿地分布面积较大、涉及海岸线长,红树林保护必然存在着红树林修复区域与周边踏海渔猎、沿海水产养殖等生产活动区域有所重叠的问题,生态保护与乡村产业发展矛盾较为突出,既制约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沿海居民的经济收入。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教授、博士刘素青说,红树林作为一种多自然综合体,存在恢复生态和保持经济增长的案例。比如红树林种养耦合,即在维持红树林种植的同时,设计设置养殖塘养殖水产品的方式,从而达到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治理的情况。刘素青也指出,目前广东各地都在探索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路径,在重视生态恢复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广东多地积极推动红树林种植和生态养殖耦合模式,如在阳江阳西县程村湾通过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打造海洋牧场,产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程村蚝。在深圳,很早就开始探索“红树林+生蚝养殖”“红树林+青蟹养殖”等林下水产养殖项目试验。无独有偶,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副教授彭逸生及其团队在江门台山市立项开展了“碳中和背景下红树林立体生态修复模式构建及关键技术研发”的中试推广项目,它是由早期中山大学承担的国家863项目“滩涂海水种植养殖耦合系统试验示范研究”的继承和优化推广。项目正式启动于2023年2月,试验面积为80亩,探索开展“红树林+生蚝养殖”的种植养殖耦合系统——在改造分隔传统水产养殖塘后,在塘沿种植相当于塘面积60%的乡土红树植物,搭配养殖江门台山本土的生蚝。

此外,江门规划建设集“红树林生态保育+生态养殖+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发挥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探索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助力乡村振兴。在恩平市,当地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的上架横陂镇的红树林片区“售卖”。依托“资源收储—资产整合—价值变现—项目运作—产业发展—强村富民”运营模式,恩平投入700多万元实施红树林恢复造林项目及抚育项目,完成17.67公顷红树林恢复造林,种植秋茄、桐花等多个本地树种。在此基础上,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联合有关部门,把滨海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红树林+古树公园+古村落+美味青蟹+阳光沙滩”特色旅游线路,加快发展镇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6月中旬刊

关键词: